SAINTTON © 2017 版权所有
行业新闻
INDUSTRY
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15-08-25 | 浏览次数:
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摘要:商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质量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而有效控制生产施工环节中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是商品混凝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商品混凝土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就是预拌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其具有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并以集中搅拌、社会化商品供应为其重要特征,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相对稳定、施工速度的大大加快、环境污染的减少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商品混凝土推广使用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工程问题,如强度不高、容易发生离析等现象,还有就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出现的几率增多了,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应用较多的大中城市和大中型工程中,采用了低水灰比(水胶比)高、早强混凝土的结构物出现的早期开裂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这不能不说是混凝土技术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个负面效应。所以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混凝土质量控制谈几点个人看法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般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泵送商品砼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因为它需水量大,易泌水。
水泥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进货时需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量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检验合格方可使用。针对水泥用量较多,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壮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士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2)细骨料:细骨科宜采用中、粗砂。泵送砼宜采用中砂并靠上限,0.315mm筛孔筛余量不应少于15%。实践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热、降低了混疑土温升和收缩。细骨料的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3)粗骨料:要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科,使混凝土具有较好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例如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6一8Kg/m3,减少水泥用量1 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同时最大粒径一般不应大于32mm,泵送砼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表7.4.1的规定。
2、 配合比设计控制
混疑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比,即使有优质的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也不可能生产出既优质又经济的商品混凝土
(1)商品混凝土品种繁多,牵涉面广,变化调整频繁,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结果的因素很多。因此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使用对象、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由专人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理论设计计算,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本企业的工艺设备进行试验及调整,并在生产中进行动态调整。(2)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途中的交通状况、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工地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3)对工程上应用的配合比进行数据统计,以利于质量追踪和信息反馈。4)每月对生产试块强度进行统计,分析配合比的合理性。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称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 校验,以确保达到GBl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要求。
(2)确定合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
(3)加强过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
4、现场的质量控制
试验人员要与施工现场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安排专职人员在现场指导与沟通,解决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把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回实验室,试验人员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配合比。现场开工前,要对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把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交货检验取样方法(在搅拌车卸料的1/4—3/4范围内进行取样),施工现场常遇到的施工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以及养护方法等交代清楚。
5、结束语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必须从混凝土整个生产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严密地控制,单方面的控制是不行的。要从原材料、机械设备、计量器具、施工现场等各环节进行控制,减少一切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客观因素,杜绝一切人为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混凝土质量,还需要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认真贯彻IS0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只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文章来自:期刊之家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