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抗渗漏、防腐蚀混凝土专项保证措施

我公司自2001年起对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合作研究,从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试验,包括水化热、混凝土收缩开裂、抗cl- 渗透和抗各种化学侵蚀的分析研究。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材、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性能检测和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作了在量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本项工程中,混凝土抗渗漏、防防腐蚀混凝土技术方案及措施陈述如下:

1、技术方案:

混凝土是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是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的物理作用(紧密堆积原理)和化学作用(水化反应原理)相结合的产物。提高混凝土工程抗渗透、防腐蚀功能一方面需提高混凝土自身耐久性能,一方面需提高混凝土抵御外来介质侵蚀能力。为提高抗渗防腐功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无碱骨料反应,不使用碱活性高的骨料。

2)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控制有害裂缝产生,结合环境、气候、结构特征,充分估计和分析可能产生裂缝原因,从选材、试验和施工各环节采取预防工作。

3)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碳化深度。

4)使用高活性矿物掺合料,利用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作用固化硫酸盐和氯盐,减少有害介质的游离和渗透。

2、保证措施:

2.1 选用性能优良的原材料是关键。

全部原材料均需按规范严格检测,试验,符合使用要求才能投入使用。针对该项目,各类原材料的选用标准:

1)水泥:为降低水化热和水泥水化速率,要求水泥熟料C3A含量低,(控制值低于7%),碱含量低于0.6%,强度稳定,与外加剂相容性良好,经试验坍落度损失小。

2)掺合料:考虑选用一级粉煤灰和S95级以上水粹高炉矿渣磨细微粉。

3)碎石:碎石最大粒级不大于25mm,要求碎石针片状含量少,粒形圆满,空隙率低。

4)外加剂:减水率高不低于20%,与水泥适应性良好,凝结时间根据施工具体部位和进度可调,cl- 含量低,碱含量低的高浓高效减水剂。

5)砂:东莞东江中砂,含泥量低于2.0%。

2.2 充分做好生产前混凝土试验准备工作。

2.2.1 混凝土总碱量低于3.0K g(Na20 当量)/m3 ,主要测试水泥中含碱量和外加剂含碱量。

2.2.2 在保满足施工工艺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稳定。

2.2.3 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配合比设计中,要求水灰比低于0.5以下,引入少量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气体,隔断混凝土硬化后留下毛细管道,提高混凝土抗渗透性能。引气剂掺入高效减水剂中,掺入量通过实验确定。若抗渗透等级要求超过P12以上时,考虑掺入防水剂,防水剂中化学物质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水化中间产物Ca(OH)2作用,生产凝胶体,填充混凝土毛细管道,产生微膨胀作用,抵消或抑制混凝土收缩;低热水泥和C3A含量低的水泥,其水化反应相对要缓慢,收缩比率及作用力要小。

2.2.4 提高混凝土抗开裂能力。

1)控制水化热。选择使用低铝水泥,要求水泥AC3含量低于7%,控制水泥温度不超过40℃,掺入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用量。

2)控制化学减缩。A)掺用优质高效减水剂。掺入减少剂,一方面起到分散水泥颗粒作用,降低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另一方面,外加剂的络合作用,降低水泥水化速度,延长水化时间,可以减少水泥化学收缩。B)控制合理比例矿物掺合料掺量。采用制作胶砂棒试件测试混凝土收缩方法,确定矿物掺合料比例。C)跨度相对较大的结构,掺入适量复合低碱膨胀剂(AEA),补偿混凝土早期收缩。

3)控制混凝土干缩。A)选择级配良好,含泥量小、空隙率低的粗细骨料,配制孔隙率相对低的混凝土。B)控制混凝土用水总量不超过170kg/m3,降低混凝土孔隙中游离水数量。

4)控制混凝土初凝前脱水收缩。供应混凝土前向施工方详细地进行交技术交底,为混凝土保湿保水方面提供多种参考方法来预防混凝土脱水收缩,避免裂缝的产生。

5)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竖向不规则结构中,采取掺用聚炳烯纤维,提高混凝土物理抗裂能力,抑制裂缝的产生;

2.2.5 掺用适量纤维素,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和粘聚性,保证新拌物不泌水,不离淅,可泵性能优良。

2.3 严格控制生产工序环节的各质量控制点。

1)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为减少混凝土新拌料与环境温度的差别,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夏季高温时,对砂石原材料采用喷淋水降温;砂进厂后要求堆放至少一天时间,确保砂含水率相对均匀。

(2)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混凝土出厂坍落度稳定。

(4)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加强生产与施工环节的沟通,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生产到浇灌成型之间的时间。

2.4 加强与施工技术人员的沟通,对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给予交底。

1)混凝土泵送浇灌过程中杜绝随意加水,改变混凝土水胶比现象。

2)因混凝土掺用各种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混凝土拌合物剪力屈服值小而粘聚度增大,拌合物振捣有效半径小,即距离振动棒稍远一点的地方拌合物就受不振捣作用。要避免过振或漏振现象,因过振或漏振都会造成混凝土不密实,不均匀的后果,而不密实和不均匀的混凝土也易开裂。

3)竖向结构拆模时间酌情延长,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10℃以下)时,注意混凝土结构的保温。

4)养护:第一,要确保混凝土养护龄期不低于14天;第二,板面结构做到“尽早”养护,所谓“尽早”养护的做法是在混凝土浇捣操作完成后即开始保湿养护,保湿的目的是避免拌合物水分蒸发,减少混凝土初凝前的收缩裂缝产生。湿养的操作方法可以是用湿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也可以是在混凝土表面喷雾,加大混凝土表面湿度。待混凝土硬化后再采用浇水养护。